--服务机构--
  • 人才
    培训
  • 管理
    咨询
  • 市场
    开拓
  • 知识
    产权
  • 技术
    创新
  • 法律
    财务

  • 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530户企业营收总量超2700亿元,同比增长约34%,预计全年营收3500亿元。1至11月,合肥汽车产量约124万辆,同比增长超70%;新能源汽车产量68万辆,同比增长超160%。

      近年来,合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新机遇,提前谋划、系统布局,锁定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之都,以创新聚变助推产业裂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把握主动 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发展

      在“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的积极谋划中,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的合肥正在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上加速发力、一路疾驰。不断加强的顶层设计、精准高效的政策保障、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发展的产业环境等,也成为支撑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聚焦顶层设计,组建高规格领导小组。合肥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市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集群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印发《“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行动计划》。

      加强政策保障,汇聚支持产业发展合力。合肥印发《合肥市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组织开展新能源下乡活动,推进城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印发《合肥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1+5”产业布局专项行动,支持企业打造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上市主体、供应商集群、配套基金“1+5”发展格局。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高质量产业协同。合肥优化“3+N”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发挥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在高新、经开、包河、肥西、庐江等重点区域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较强竞争优势的配套产业园区。

      营造更优产业环境,赋能产业发展。印发《合肥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合肥样板。一体推进市、县、乡三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换电应用新模式,打造充换电监测服务平台,构建充换电服务体系。建立16只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迭代升级“产业+基金”“项目+基金”驱动模式,构建金融供给体系。举办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组织开展汽车主题文化活动40余场,打造汽车文化高地。

      厚植根基 稳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

      合肥坚持龙头企业引领,配套企业跟跑,产业乘“链”而上,做大做强零部件产业,加快提升整车企业近地配套率,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肥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发布车载类项目20余项,其中12项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实施“车芯屏”协同攻关项目20余项,完成16种零部件、23种芯片的本地化验证。依托晶合集成组建安徽省汽车芯片联盟,新获批电磁信息控制、电能高效高质转化等汽车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

      强化整零供需对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合肥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等拓宽整零对接渠道,发布新能源汽车9项场景清单,举办8场“整零协同”“芯车协同”“车屏协同”供需对接会,近百家产业链企业与6家整车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加快打造融合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布局陆海新通道,畅通供应链物流。合肥成立大物流专班,保障整车、零部件物流运输,依托派河港和南淝河港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实现“通江达海”,通过江淮运河的滚装船运输,相较于板车公路运输成本可下降35%。支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合肥市经开区管委会共同搭建大众安徽智慧物流平台,利用网络通信、车路协同等服务,支撑智慧物流与工厂生产节奏、时间窗口、装卸货时间的紧密结合。

      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保持强劲地发展态势。从企业数量上看,全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30家。其中蔚来、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安凯汽车整车企业6家,国轩高科、常青机械、巨一科技等重点零部件配套企业250余家。从重点企业上看,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4家、“小巨人”企业2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60个;亿元以上企业100余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核心配套企业纷至沓来。

      突破关键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合肥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坚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汇聚全产业链优势资源,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规模推广,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打造新能源汽车重大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谋划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在合肥布局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推动其与大学大院大所等共建6家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创建汽车产业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60家。坚持创新新能源汽车研发模式,支持企业联合中国科大、合肥工大以及“科大硅谷”“中国声谷”等创新载体共建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目前,中国科大、江汽集团智能新能源汽车联合实验室揭牌运行,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共建协议初步形成。坚持加强“三首”产品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催生一批汽车领域国内外首创或替代进口的“三首”产品。2023年新增省级汽车产业“三首”产品4个,总数达15个。

      人才与创新紧密联系,作为创新的根基,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生长,也少不了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多年来,合肥在培养和引进汽车类专业人才方面“下足功夫”,大力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持续强化人才赋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结合。

      一是强化人才招引。加强招商、招才工作联动,推行重大项目人才政策前置,实现“落地一个项目,集聚一批人才”。持续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活动以及举办全球云聘会、新能源汽车产业招才引智云聘会等活动,做好人才政策宣讲和重点企业推介,积极招引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各类人才来合肥就业创业。目前,合肥汇聚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业人员超1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2万人。

      二是强化人才培养。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制造与装配等37个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集群。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合肥学院与大众成立合肥学院大众学院,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与蔚来汽车合作筹备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及企业员工培训;组织11家技工院校与12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合肥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为新能源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和技术供给平台。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创新开展新能源汽车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指导企业按照“一企一策、一企一案”方式灵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出台《合肥市服务人才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做好人才安居、稳岗、子女入学等方面服务保障。

      巩固优势 持续释放发展新活力

      2023年1-11月,合肥全市限上汽车累计零售近600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约175亿元,同比增长63%。乘用车累计销量近25万辆,同比增长15%;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超9万辆,同比增长56%,渗透率达37%。海外市场方面,实现整车出口9.5万辆,比2022年同期(下同)增加29%;营收近百亿元,增长45%;出口均价10.4万元,上涨12.3%。汽车零配件出口额47亿元,增长91%。

      随着新能源汽车零售销售额和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合肥发挥产业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合肥谋划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组团集中出海与小分队分散出海相结合,推动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超140场,达成意向订单超150亿元。积极建设海外网络,江汽集团累计出口至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100万辆;在17个国家建立并运营19个海外汽车组装工厂,拥有超过170个经销商或代理,销售服务网点超过1260个。持续优化出口机制,探索“试点企业+试点商品”双白名单,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精准支持。随着海外市场布局不断深化,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能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配套体系加快完善,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合肥因地制宜推出务实举措,为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助力。印发《合肥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合肥样板;印发《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换电新型商业模式,统筹推进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拓展场景应用,优化产业服务,全力打造“政府引导、统一监管、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公共充电网络,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自2019年起,合肥充电桩建设呈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同比增长194%,其中自有桩同比增长228%,公共桩同比增长47.6%。截至2023年11月,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约15.8万个,占全省37.9%,预计全年建成16万个,车桩比约1.45∶1;建成换电站86座,换电模式涵盖出租车、轻卡、重卡等全场景。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大变革时代,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合肥将着力抓机遇、扬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全面实施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加快打造一流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全省扎实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贡献合肥力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上一篇:柯文斌一级巡视员出席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暨2023年度十大改革标杆案例发布会
    下一篇:安徽宁国:狠抓工业项目促发展成效显著
    

    濉溪县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中心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开发区玉兰大道27号    电话:0561-7518688 0561-751300
    邮编:hbwsf@126.com/709203912@qq.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0073号-1 登记证书

    技术支持:安徽塔孜